指天下一统。八纮,指八方极远之地。出自《晋书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统一。指天下一统。八纮,指八方极远之地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
详细解释
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出自《晋书・左思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作品。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左思传》: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
详细解释
形容书法精妙。出自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人的书法。形容书法精妙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:“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游云,矫
详细解释
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。出自《晋书・唐彬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名实相符。虚:不真实。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唐彬传》
详细解释
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;失去常态。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。出自《晋书・阮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形:形骸指自身的存在。高兴得控制
详细解释
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出自《晋书・张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一见如故。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张华传》:“初入洛,不推中国人士,见华
详细解释
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。出自《晋书・刘弘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唱:通“倡”,带头;义举:正义的举动。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刘弘传》:
详细解释
指志节高超脱俗。出自《晋书・江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迈:超逸。指志节高超脱俗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江统传》:“惇字思悛,孝友淳粹,高节迈俗。
详细解释
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。与随波逐流,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。与随波逐流,没有自己独立的处
详细解释
碰着刀口就分开了。比喻事情容易处理;问题容易解决。出自《晋书・杜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碰着刀口就分开了。比喻事情容易处理;问题容易解决。
详细解释
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。出自《晋书・车胤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坐:通“座”,坐席;车公:晋人车胤。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车胤传》:“
详细解释
指七十岁。出自《晋书・刘毅传》。唐・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70岁。指七十岁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
详细解释
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出自《晋书・虞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虞喜传》:“博闻强识,钻坚研微,有弗及之勤。”
详细解释
拨开云彩看见太阳。形容受到启发,思想豁然开朗,或比喻见到光明,大有希望。亦作“拨云见日”、“拨开云雾见青天”、“披云雾,睹青天”。出自语出《晋书・乐广传》。一般作
详细解释
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承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处:处理,对待;之:代词;夷然:坦然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
详细解释
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。倒执手版,指惊惶失态。出自《晋书・谢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。倒执手版,指惊惶失态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谢安传
详细解释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出自《晋书・孙楚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声势极大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孙楚传》:“烟尘
详细解释
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,不得人心。出自《晋书・慕容垂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不得人心。叛:背叛;离:离开。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,
详细解释
闭住嘴巴,不出一言。出自《晋书・吉挹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无言以对。闭住嘴巴,不出一言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吉挹传》:“挹辞气慷慨,志在不辱,杖刃推戈,期之以
详细解释
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。出自《晋书・文苑传・张翰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思乡辞官。莼:莼菜;脍:切得很细的肉。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文苑传・张翰》:“
详细解释
同“卖官鬻爵”。出自《晋书・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官场腐败。同“卖官鬻爵”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千秋卖官贩爵,聚资货累亿
详细解释
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出自《晋书・郤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赞扬别人。博:广博;知道得多;才:才能。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郤
详细解释
指根茎深厚牢固。出自《晋书・伏滔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固:坚守。指根茎深厚牢固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伏滔传》:“所以杜其萌际,重其名器,
详细解释
形体象土木一样。比喻人的本来面目,不加修饰。出自《晋书・嵇康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。形骸:指人的形体。形体象土木一样。比喻人的本来面目,
详细解释
改变天,更换日。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。出自《晋书・齐王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改变天,更换日。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。 复
详细解释
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出自《晋书・阮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阮籍传》:“(阮籍)尝登广武,观楚汉战处,叹曰:
详细解释
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。出自晋・王隐《晋书・桓秘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心中不服。愤愤:像生气的样子。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。 复制出处:晋・王
详细解释
象椽子那样大的笔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出自《晋书・王珣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夸赞别人的文笔。椽: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。象椽子那样大的笔。形容著名
详细解释
砥砺磨炼,立名立节。出自《晋书・夏侯湛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砥砺磨炼,立名立节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夏侯湛传》:“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,死则俭约令终,是深达
详细解释
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。出自《晋书・舆服志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高官显爵。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没有闲暇的时候。出自《晋书・桓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无时消受。遑:闲暇。没有闲暇的时候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桓温传》:“故荷戈驱驰,不遑宁处,前后表陈,
详细解释
比喻有出息的子弟。出自《晋书・谢安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玉树:用玉做的树;芝兰:香草。比喻有出息的子弟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谢安传》:“譬如芝兰玉树,欲
详细解释
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出自《晋书・郗鉴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
详细解释
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。出自《晋书・齐王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易:更换。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齐王冏传》:“赵庶人听任孙秀,移天易日
详细解释
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。出自《晋书・庾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色:神色。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庾亮传》:“欲以灭
详细解释
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出自《晋书・羊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归隐。《晋书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
详细解释
晋武帝时,何曾生活豪奢,食日费万钱,犹云无下箸处。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。出自《晋书・何曾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等。晋武帝时,何曾生活豪奢,食日费
详细解释
以逸待劳。谓作战时采取守势,养精蓄锐,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,乘机出击以取胜。出自《晋书・庾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等。以逸待劳。谓作战时采取守势,
详细解释
农业连年歉收。亦作“比岁不登”。出自《晋书・傅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农业欠收。比:屡屡;频频。农业连年歉收。亦作“比岁不登”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傅玄传》
详细解释
上面和下面,相安无事。出自《晋书・束皙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局面等。上下:指尊卑、长幼、上级与下级;安:安稳,安定。上面和下面,相安无事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